日落西 发表于 2009-8-12 11:02:28

能源效率等级应该怎么确定?

能源效率等级应该怎么确定?
一台水冷冷水机组,名义工况铭牌标称值:制冷量为500KW,COP为5.0。实测COP为4.65。

这台冷水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应该是几级,是否是节能型冷水机组?

nftgh 发表于 2009-8-12 11:02:41

根据GB19577规定,额定制冷量小于等于528KW(150Ton)的水冷产品,产品性能系数的测试值和标注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5级:3.8
4级:4.1
3级:4.4
2级:4.7
1级:5.0
节能评价值为2级。

据此,根据实测,你的这台冷水机组只能达到3级,不能算节能型,但不能判定这个型号的机组都不是节能型,因为这台可能是一台不合格品。

yeyou22 发表于 2009-8-12 11:02:42

几点思考,不一定合理:

假设都是合格品,那么,根据GB19577,是不是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以2级为例,标注值基本都是4.99,实测值刚刚达到4.7。不然,生产商就亏了。而1级可以实测值是标注值的92%。
这样,1.级别越高,可以水分越大,是不是偏离了制定标准的本意。2.为什么不直接要求实测值不得低于标注值,再给出节能级和准入级的要求,而多此一举的分几个级别,有何意义。3.GB/T18430允许COP有8%的水分,是推荐标准;GB19577是强制标准,却一方面应用18430的试验方法,一方面改变判断标准,是不是不太合适,为什么不自己给出试验方法。

不了情 发表于 2009-8-12 11:02:43

请问楼主从哪里知道GB/T18430是推荐标准?

不了情 发表于 2009-8-12 11:02:47

请问楼主从哪里知道GB/T18430是推荐标准?GB后面带“T”就是“推荐”的意思,不带T,就是强制标准。

800400 发表于 2009-8-12 11:02:48

哦,学习了。一直不知道还有这个意思,惭愧!

蓝天白云 发表于 2009-8-12 11:02:53

几点思考,不一定合理:

假设都是合格品,那么,根据GB19577,是不是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以2级为例,标注值基本都是4.99,实测值刚刚达到4.7。不然,生产商就亏了。而1级可以实测值是标注值的92%。
这样,1.级别越高,可以水分越大,是不是偏离了制定标准的本意。2.为什么不直接要求实测值不得低于标注值,再给出节能级和准入级的要求,而多此一举的分几个级别,有何意义。3.GB/T18430允许COP有8%的水分,是推荐标准;GB19577是强制标准,却一方面应用18430的试验方法,一方面改变判断标准,是不是不太合适,为什么不自己给出试验方法。我所理解的标准中允许偏差,只是因为检测手段不够精确而规定的,如果检测所的测试手段足够精确,对用户的标注值要求也会趋严。
测试中冷却水、冷冻水、电压波动范围等等,很多参数都允许一定的波动,在冷却水温达到允许波动的下限、冷冻水入水温度偏差达到允许的上限,测试的值当然就会偏高,而反之,测试值就偏低,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偏差不会太小,制定标准的人之所以留有这么大的下浮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以免因为测试精度不够将本来合格的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如果二级节能机组贴着下限4.7设计,若测试工况按最不利的条件测试,那肯定是不能过关的。这些在设计时都得考虑。
当然,如果跟检测所的关系足够好,就可让他调出最有利的COP测试状态,因而就可贴着标准下限设计机组,呵呵~~

天使月 发表于 2009-8-12 11:02:55

几点思考,不一定合理:
2.为什么不直接要求实测值不得低于标注值,再给出节能级和准入级的要求,而多此一举的分几个级别,有何意义。

nftgh 发表于 2009-8-12 11:02:56

说得对,很多厂家在做客户见证测试时,冷冻水温都是贴着上限(7.3)走,冷却水温(环境温度)都是贴着下限走。
标准允许上偏差和下偏差工况机组的性能相差还是蛮大的。

不了情 发表于 2009-8-12 11:02:57

两位说的也是我认为作为强制标准应该考虑并解决的。
GB/T18430的试验方法和95%冷量、92%的COP允许值,导致对用户和一些不太明白的设计者(比如有些设计院的选型者)很不利,知道的在选型时会有很大的余量,也无形中造成很大的浪费,与节能的本意也不符。费了那么多精力弄一个新标准,既然对GB/T18430有改动,何不更进一步的解决实际问题。这么多厂家打着国家的名义,弄一个对用户不利的标准,是不是不合适。
关于“冷冻水温都是贴着上限走,冷却水温(环境温度)都是贴着下限走”的问题,其实解决方法是有先例的。压缩机测试中,在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压力与名义工况有偏差时,都是需要修正的。怎么解决是方法问题,解不解决是态度问题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源效率等级应该怎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