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海尔“裁员门”始末 [打印本页] 作者: Craoline1224 时间: 2014-7-9 06:37 标题: 海尔“裁员门”始末 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的创新变革进入到深水区。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6月27日的一场演讲上,引用了一个比喻,“鸡蛋从外面打破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如果从内部打破则一定是新的生命”,算是对近期社会上海尔万人裁员各种议论的一种回应。 ) j, l, g2 p8 N# e% A9 i . P1 v3 b) {5 e- G1 G8 z
他的回应内容还有,对企业来讲,变革到最后,最难做也最应该做的就是组织变革。海尔对于这场变革思考了很多年,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从2013年开始,从年初的8万6千人减到年末的7万人,今年预计还要减少1万人。但如果认真解析来看,就会发现不但必须做,而且减少的人数一点都不多。因为这是互联网逼着你必须这么做。! ?/ g8 M5 U" M2 R
/ s: W0 q1 j6 k4 ~ ) k I6 x/ Q7 Y0 F6 S( t- v % ~7 h/ R. P, P
张瑞敏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6月14日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发表的一次演讲,会引发这么大的社会反响,不是针对海尔这场商业模式大变革本身,而是针对其中关于海尔大规模减员的论述。“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太不可思议了,非常危险,也有很多反对意见。”他说。 0 {5 H3 n1 m) C 6 F" a5 ~4 u( \
海尔集团内部高层感到不解,“我们感觉减员很正常。张首席(海尔内部对张瑞敏的统一称呼)阐述海尔互联网时代重塑商业模式的问题,系统性论述了那么多,都很好,外界不去关注,单单看到了海尔裁员部分。海尔也不愿意去回应这件事,任由外界评说吧。”海尔集团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表示。0 r2 ?, n6 @1 |7 j% T
5 g1 B* Y+ B& Z, S% ` 张瑞敏6月14日的那场演讲,的确达到了语惊四座的效果。他说,海尔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隔热墙就是中层管理者。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所以去年海尔去掉1.6万人,去掉了18%。今年预计再去掉1万人,主要就是中间层,还有一些业务变成智能化之后,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 X% r1 v) N5 y8 H
& ~4 b) `* {4 }
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说,海尔裁员之所以引发媒体和同行高度关注,除了海尔是大企业、本身就受关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减员幅度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大体量的减员,有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是政府比较忌讳的。企业的价值除了纳税、贡献产品之外,还有就是就业安置的问题,尤其是海尔这种标杆性企业。另外行业和外界高度关注海尔人员流动过多的问题,也折射出外界的一种担心,即海尔这种大型企业是否在推进战略过程中过于激进、导致企业处于高风险当中。4 Y/ z* E! [2 m" R, x" L
) L( g4 x% @& z- v3 f
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杰表示,从数据看,在大幅减员的情况下,201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1803亿,同比增长20%,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都有大幅增长,这说明竞争力在增强。如果是以最小的社会资源占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让节约出来的人力去服务于其他企业,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 }* _: B! b* o3 `9 e, z ; x) l! Q; l* k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裁员已经是很多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陆刃波3日表示,我国制造业从前追求的规模做到最大、范围做到最广、以抵御竞争对手的大量用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互联网时代,制造环节自动化程度提高,销售环节上电商出现,网上交易流行,企业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两年前是美的被曝裁员,今年是海尔自曝裁员。其实不止美的、海尔,企业发展一定阶段,都要经历这样过程。不仅仅家电行业,其他制造企业也是这样。只是企业大小不同,影响也不一样。 " u. U7 O- |0 y 5 c+ x9 q- |5 ]2 a. x裁员真相5 Y) @2 k" ]# e; e7 d0 ~$ |
5 }, a u6 {! q9 Q 数据显示,海尔2012年期末,在册员工总数为86000人,2013年期末减少为70000人,2014年5月末海尔在册员工进一步减少为64955人。! |+ X3 A/ u, \ a
I* M* F$ C" t- C) |: B. ^
在海尔高层看来,海尔目前员工调整的走势是创新转型的必然结果。 6 o/ W8 h$ e) i) V. i4 B! } % i6 r7 n! s: U& _
内部资料显示,海尔集团2007年以来启动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转型、管理优化和智能制造升级提高人均效率和员工人均收入。海尔正在对传统制造进行智能化升级,布局工业机器人。比如海尔滚筒洗衣机的一个车间经过智能化升级,原来这个车间需要45人,现在已经做到“无人化生产”了。 2 Y" |: J7 c# J7 B) t' s / h' L P% y ]) c. v0 [ 3 T5 w% Z5 G/ \- C/ }8 a! R) m 0 t' D& _( N. T8 x1 Y; i5 n)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海尔开始和用户直接在网上交易,他们认为传统的线性串联流程中的中层部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q a2 R4 |" Q3 w
3 P0 [; g% L, P4 S. s4 j! X" y 另外,通过非主业外包也减少了在册员工数量,海尔在战略上只保留两个上市公司为支柱,视为主业,而主业之外的服务性、支持性业务,外包给了全球专业领域更有优势的企业,原来的就业人员也一并外包。如海尔的职工食堂、物业管理等等。 ' X1 }7 j6 [5 b4 n) R9 m . E7 R! B6 z4 ?4 E
海尔还通过市场化的转型让在册员工自主创业,鼓励在册员工离开现有的岗位进行市场化创业,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社会上的机构和个人也可以来创业,自己注册成立小微公司,借助海尔的品牌、用户资源和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这样的小微公司在海尔有42个,统称“商圈小微”。 4 x3 t7 F: o5 \. h & z* x4 E! O8 ~
海尔内部人士表示,海尔在册员工数量减少是客观结果,但这个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裁员”。结合这些年海尔的变革看,都是围绕用户进行的变革。随着网状节点组织结构的建立,没有处于节点位置的中层或者基层员工,就没有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存在价值,也可以留在海尔继续竞单,薪酬都是用户给的,没单就没工资。客观说,企业没有用户,不裁员也得死。 7 [( V' s6 Q3 F7 c, A7 v$ f' O + J2 I f+ a3 p9 J( D 海尔裁员,主要指向企业中间层,而不仅仅限于中层。张瑞敏在论坛上说,海尔的战略改变了,组织也要进行改变,所以现在的组织从原来串联式的,变成并联式的。因为从企划到设计、营销,一直到最后是用户,企划与用户之间有很多传动轮,这就是企业里头的中间层。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中间层,比如供应商、销售商,企业也要和它去打交道。所以总而言之,中间层使得企业和用户之间隔得很远。现在是要把企业和用户之间连在一块,其他的资源也变成为创造用户最佳需求,这就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5 b' g. x* @& E9 X# d& U* Y- y1 b # S4 q3 q$ W0 ` 海尔上述内部人士表示,海尔人员不断减少,也是希望搭建一个让全员高效益、高收益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裁员的事情。,中国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十二分之一。传统制造业,靠人多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互联网讲求零距离,非要再去保留那么多人员,已不符合时代的求。: O+ O( d/ A/ r) s$ k
- d+ f# f& b7 G& o0 E u 据了解,海尔减员目前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内部违反行为规范的人;二是累计一定时间、达不到业绩指标的人,也是要淘汰的,这是海尔惯例;三是没有订单的员工,尤其处于中间层的部分。海尔提出“人单合一”,没有单的人有的就离开了,或者不认可“创客”(海尔提出“人人都是创客”)的人,自己主动离职出去创业或者跳槽到其他单位的。2 I$ w# L' S a
3 D) ]3 k K! f+ T9 _
在海尔工作11年、主动离职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海尔这两年离职人数很多,以自动离职为主。出来的人有15%-20%走出来是自己创业的,他说自己在海尔虽然有创客平台,但他还是想自己创业。虽然在海尔当创客,前期相对容易,收益也不错,每年有几十万年薪拿着,但是企业后期肯定会讲投资回报的。而自己出来创业,头两年就会比较难,一直在投钱,赶不上在海尔赚得多,但是几年发展之后,就会有自己的事业。收获都是自己的,未来收益会更好一些。( B) Z9 ~; V$ X8 O- v/ H: R
) o. G: _' E' e w) A 他说,海尔裁员万人,在海尔内部人看来不多。自己的同事有很多人离职后去了南方的家电企业重新就业。而他离开海尔出来自己闯荡,也没有后悔。他就是想搭建一个自己的事业平台。在海尔这样的大企业,企业离开了你还是照样转的,体系完善、运转自然,每个人就像一个螺丝钉,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照流程化执行就行,每个人都有岗位说明书,新旧更替也很容易。自己创业,收获的东西不一样。 ) p, x J4 v6 B! Y % l! o! b n& ]6 }, l 各方反响 + X# l/ s: O5 t9 x4 J3 O+ W " @* E& h) ~* J# {% S' N8 ] l
海尔工贸系统的市场营销人员正在陆续签订小微合同。海尔工贸一位员工表示,所谓裁员,我们感觉就是有些人员转签小微了,听说中层领导也要压缩。) G/ c2 l1 W2 }7 T
# _% z* t) q& U+ N! n' n' `
签定小微合同,有位工贸营销人员发牢骚,“是上面压下来的,必须签,没办法。都签约,就跟着签呗。不签就是不想干了。签约是分批进行的。” , _: w' v# V1 V; o, b& R; c2 s; O; [ 6 A# u$ P: C% ~) C& Q0 w/ C 上述员工表示,所谓小微,就是原来42个工贸,现在变成了小微中心,与海尔没有关系了。员工签约小微之后,就不再是海尔人了。42个工贸需要重新注册公司,法人也不再是海尔了。比如新名叫海日顺等。 4 o% l3 ?7 @* x4 x# D4 p2 S+ A 9 {2 k: X0 f2 J. o ; e. F) Y8 Q& C+ D# Q6 @0 l8 s" E
这位员工称,工贸变成小微之后,新公司更有活力了,自发自动地去开拓市场,小微公司自己赚多少钱怎么分配、用哪些人都不再受总部管制。但是总部对小微也有相应的控制,具体怎么控制还不了解。但是小微公司老总目前还是海尔的人,关系还都在海尔。+ s$ X* S }# }; J. W" E4 l
. p/ f% _$ g" J
目前签约小微的有些人,虽然心里并不舒服,但是心态还比较平稳。上述员工说,“不管签约小微的人员,还是其他海尔外派的直属管理人员,工资还是每月照常打到工资卡上,所以跟从前并没有感到太大差异。也有一些不想在海尔工作下去的人选择自动离开。海尔有时也对外说,这是一种淘汰、散出。员工也已经习以为常了海尔的各种变动。”上述员工带着几分苦笑:“这些年当中,哪年没有几次变来变去、任人摆布的经历,早已经习惯了。” # v1 K9 C* V6 b* ^ 5 c( i' A) b: M; s. @. }
近一段时间,海尔万人大裁员成为业内和媒体聚焦的热点。9 ]. M% u# x% @4 h& N
! j; S& e2 n, P$ b$ _1 ?+ V% K1 u
海尔内部数据显示,2013年,海尔实现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0%。当年,海尔人均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35%。“站在海尔角度,互联网背景下,人单合一、网状节点组织结构之下,自主经营体和小微企业不断增多,加上未来使用机器人增加使用,以及企业向服务转型等探索,都将使得企业用工减少,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刘步尘表示。海尔中间层,眼下已经显现出来价值丧失。多数中间层,不再认同企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生存空间,他们没有用户、没有订单,经济利益受损,加之对于在海尔平台上当创客和自己创业之间,可能有人考虑没必要非要在海尔平台上创业,部分人员选择离开。所以说海尔裁员其实不准确,准确说应该是减员。 & H! |2 a9 z6 m- ] # C% T# p1 [6 Z3 _8 ? 在刘步尘看来,海尔目前不论主动裁员或者被动减员,都有些尴尬。主动裁员,可能说明企业发展有些问题,需要靠裁员来解决;而员工大量离职,则是员工不看好企业发展,或者企业战略激进导致的员工不认可而主动离开。 - X4 p1 J" [% }$ D; U% E / B B4 u5 w; S: B$ S
青岛市一位了解劳动关系政策的官员表示,听说海尔大量裁员,但未收到海尔员工要求劳动仲裁的相关消息。企业裁员必须要依据劳动合同,如果提前解约,需要提前告知员工。员工有疑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是如果是员工主动请辞,依据劳动法规定办理就可以。只要符合劳动法规定、按照合同办事就没有问题。 ( H f, ~3 O8 u* D 4 Z0 B5 }8 D9 a) y2 }. a9 I 但是这位官员强调一种情况,就是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需要向市政府报告。 ! R% M: R1 F, P% h) ? * g, [. n. G l# ? 刘步尘认为,海尔利润同比上升20%,说明企业大规模减员并没有增加离职补偿金等人工成本,说明员工被外包分离出去或者自动请辞的成分应该不少。但是这种减员带来的企业利润率上升,是不可持续的。人员不可能一直减下去。利润上升还是要靠产品利润率提升,才是根本。 2 l" s* I8 {# D& ^ 2 M4 @! A, v: r8 ~1 X L' s
刘杰则表示了不同看法,海尔眼下进行的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一点痛苦没有。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抓住市场,保证企业活着,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如果企业难以为继都死掉了,那么更多人员都没法安置、更大的社会责任都没有办法履行了。企业不是福利院,还是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尤其眼下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形下。“海尔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海尔员工接受了变革思维,减掉1.6万人,企业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有些企业裁掉一二百人,反应都很强烈,闹得不得了。而且海尔出来的员工,很多企业还是比较喜欢聘用的。二是海尔人单合一、对接市场做得好。这是这么多年持续流程再造打下的良好基础。”刘杰说。" Z1 P- W& V7 d, y4 r& d) V5 O
. f0 B, ~ a* g) f% [* x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陆刃波对此表示,大的经济背景是需求不旺,中国企业追求的数量的增长和产品品类增长不可持续,面临的问题是过剩,过剩的结果就要裁员。小环境是制造企业机器人使用、机械化程度高,线下交易改为线上交易,销售模式改变,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加上企业减少中间环节,运营更加扁平化,提高效率。高速发展的企业敢于裁员,也说明企业是有希望的。这也是未来所有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1 r* j/ i0 w- q! S( u+ J5 k; e D ( W9 M. k/ `1 ]7 P% C6 l" _ 未来走向! `4 G. W D: F
- H8 E/ G" R2 R3 Q4 \3 e! x 海尔内部人士表示,海尔现在市场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比较忙碌。永远都是进行时。每天打碎一个旧世界,每天建立一个新世界。6 E. J6 d# {5 i4 T6 c' l
! Q- r! ?) u, l. M 张瑞敏说,互联网的三个特征: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分别颠覆了古典管理理论三位先驱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的理论。所有的颠覆减人,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把企业每个人变成创业者,颠覆原来的观念。在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第一种是“平台主”,他的单是快速配置资源;第二种是“小微主”,小微即小微企业,每一个创业团队就是一个小微;第三种人是小微成员。员工的去留在小微,小微需要你你就留,不需要就离开。原来的金字塔压扁了,员工没有领导了,过去听上级的,现在听用户的。 - J. n2 @5 w- \8 X$ m6 f2 ^* z# |/ r 8 [% F: N9 C) P2 ^, T$ R
海尔组织结构的目标是建立网状节点组织结构。海尔正在把企业所有员工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节点要接到市场上的用户,谁连的用户最多,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海尔处于变革中,比如小微,每天都有小微生,也有小微死。海尔也是每天都在实践中探索。海尔的变革简单说,目标就是与用户零距离。这个组织将更开放,让更多能够为这个组织创造价值的人到这个平台上实现价值。创造一个让每一个人都高效率、高薪酬的机制。 {* w6 n, U$ D5 m! S6 E4 a 3 C1 ~: V% ^$ U# b% n" E( k 海尔的考核办法也发生很大变化,无法用传统理论来解读海尔。海尔以前是考核,现在是对赌。对赌实际上,就是由用户考核。在海尔平台上创业,谁来做市场,不是企业分配的,而是员工争的、竞的、抢的,谁都可以争、竞、抢。关键是看创造的价值有多大。谁承诺给用户的价值大,这个单就是谁的。有了承诺,就不存在领导考核的问题了。过去是事后考核,现在是事先对赌预储,变革最难考核的是薪酬。过去是组织包薪酬,现在是考核创客价值。比如看一个小微,看其何时达到盈亏平衡,何时达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拐点。每一个拐点对应的是企业价值和网络价值,网络价值是纵轴,企业价值是横轴。对赌就有输赢,失败出局,别人再竞。$ v4 y; C4 x) N% f# N* B& N
- n- R3 C$ x3 ~4 g 据了解,与很多公司一样,海尔以前是人事部考核,基本上能打90多分以上,现在要么高单高出,要么就是解约离职。对赌失败了,没有别的活可做,每个人只是为这个单存在着。可以去竞争别的单。所有的员工永远都在动态竞争当中。 ( w- i, s, U6 c b$ K : D, U2 U$ G( @6 ` ?6 U
“我们不会让任何人走人,但是平台上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单里面,如果有人走掉,那是因为他没有用户了,那也是用户给解约的,跟海尔没关系。平台型组织培育人,但不养人。工资也相当于是用户给发的,企业不会养闲人。”上述人士说。海尔目前做的事情就是让员工和用户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组织和管理阻碍这个目标实现,都会为这个目标让路。海尔目前也是一直在试错,一直在探索当中。 + u2 C6 ?2 _1 O( c ( N( T' t0 w; j0 B( T! @& L4 f
海尔薪酬目前实行的是人单酬,薪酬从单里来,单就是用户价值。具体用户怎么考核,不同岗位也不一样。比如物流,24小时要送达,超时即免单,该罚就罚。全世界的车辆都可以来送货,但是前提是进入到海尔平台,才能与用户产生关系。用户要谁的车,这是用户定,怎么评价,也是用户的事情。在这个平台上,网络价值实现了,平台价值也实现了。上述人士表示,海尔管理层天天都在研究,天天都在实践,没法说现在是成功了,而是一直在探索当中。即使成功,也只能说是阶段性成功,海尔一直在探索当中,这个过程也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更多企业探索一条出路。 海尔内部,每个人都在说“人单合一”,这是该企业多年一直倡导的目标,30年初心未改。现在互联网是很好的机会,为企业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b- o4 O4 _) v/ B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