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网行业论坛-
标题:
氨系统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操作
[打印本页]
作者:
默默
时间:
2009-5-27 14:46
标题:
氨系统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操作
摘要:制冷辅助设备及装置是我们制冷行业中决不可缺少的多个重要环节。若制冷压缩机代表一个人的心脏,而制冷辅助设备表示人身体内,如:胃、肺、肝、肠等等,血液循环,也就是制冷系统中的氨液汽化达到制冷效果的目的。制冷辅助设备操作的好与否关系到实际的制冷效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冷冻保藏质量,而是机毁库亡,附近厂家、商场、周围居民生活区人身安全的大事故。为此,只有正确掌握和用心操作好,才是重要的关键。本文针对下面的各设备需要注意的方面及规程作一番详细的说明,供实际工作者参考、应用。
( L/ ~; U- z$ c& i4 B: q# |/ {
. r: b/ \" i( i7 J- [, ?
! M& t/ w6 k0 v$ T6 u, o( L9 Y
一、冷凝器
, h6 ]- _7 v$ d
1.水冷式冷凝器应有足够的冷却水量。如有两台以上冷凝器,应调整好水阀,务使每台水量基本均匀相等。立式的分水器应全部装齐,不应短少,避免水量分布不均或不沿管壁下流。
/ x8 o/ `0 Y* |, }5 C6 |+ [; T
2.根据高压表所示的压力与冷凝压力差(比差值越大,系统空气越多),压力表指针摆动的情况(摆幅越大,空气越多)等,分析是否放空气。
# ^" o4 i- j7 D! w8 j
3.正常工作时除放油应关阀,其它阀应全开。经常观察冷凝压力,表示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cm2。
& E7 ?/ T( u" K: W7 N7 B
4.一般一个月左右应放油一次,半年至一年清除1-2次水垢和污泥(视水质而定),水垢厚度不应超过1.5mm。每月用酚酞试剂(纸)检查其出水,如漏氨则试纸变红。
& U, W0 G7 L% K3 y4 V3 B
二、贮液桶(亦称高压贮液桶)
! a; Q) L% H" ]6 B) z, I
1.正常工作时,放油阀是关闭的,其余各阀均应开启,液面计阀要微开或全开。
2 l& _# h% S- w) I7 ~
2.正常使用时,桶内液面应在50%左右,不宜忽高忽低。液面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少于30%。在氨不足的情况下,如有2台,则可停用一台。将不使用桶的液氨送出,但其贮液面不能低于20%(出液管口不得在出液面之上)。
/ u* o( t$ }; N6 H/ `! [
3.要经常观察桶内液面高低,判断系统供液情况。贮液器和冷凝器上的压力表读数应相同,不得超过1.5MPa/cm2,贮液器内有油或有空气应及时放出。
' t- \8 c# K# _* G1 X& d9 L+ o( p+ H0 L
三、低压循环桶
, f1 }# M, d0 D
1.液压应在液面计1/2左右。液位过高易造成低压机来霜。此时应设法在压缩机起动前先开启氨泵,送出部分液氨。玻璃液面计有时会显示假相,应清除。存油器应存满冷冻油。存油器换新油时,应先关阀两边的阀门,然后才能开下部的放油阀。
U+ s* k7 p5 w
2.停车前应减少或停止供液,降低液位。循环桶的膨胀阀开启度应适当,不应忽大忽小,基本保持动态平衡。
4 D0 t( T8 O% `' I2 a, D( x* v
3.冷库排管、冷风机冲霜前应提前关闭进液阀,约15min。冲霜时应控制低压循环桶液位,不得过高。冲霜用的进液阀(膨胀阀)不宜常开,更不宜开得过大。应先开大后开小,开开关关间歇的进行,否则将会使冷库温度上升很快。
! g1 \/ {1 z2 u+ e( f, }: W
四、氨泵
! N; m* u3 T% n7 d2 @( s! j
1.根据低压机耗油量和冲霜次数,每季度至少放油一次。系统中油多会影响氨泵正常工作,减少氨泵输液量,会导致氨泵开不起来。油进入排管,会降低蒸发器吸热量,影响制冷效果。
8 Y Q! u+ W* F2 _# ~) Y$ V: K
2.氨泵起动前应检查降压阀是否微开,旁通管上的截止阀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启度,由氨泵出液至冷库蒸发器进液阀门应开启,中途不能有堵截。循环桶内应有足够氨液以供循环,防止氨泵断液。氨泵工作时,输液压力为0.15~0.25MPa,指针稳定,电流不超过规定的安培数,并发出比较沉重输送液体的声音。反之,压力与电流下降、指针摆动不定,氨泵发出尖锐无负荷声,说明氨泵运转不正常,供液不足或不输送氨液。氨泵不可以空转,以防轴承烧坏。
8 J# v- T) t- T
3.原则上是先开机,后开泵,先开风机后供液。压力表阀应微开、玻璃液面计阀应微开或全开,安全阀的控制阀应经常保持全开状。降压阀应微开,氨泵的抽气降压阀在运转时应关闭。
* [4 T8 D9 I: C! A' f
4.氨泵进液端的过滤网应不定期进行清洗,尤其是投产初期应多洗数次,否则会影响氨泵进液量或导致出故障。
+ ]. L! h, A% j5 \
五、中间冷却器
- E- l5 R+ X+ u
1.中冷器的正常液面是双级压缩操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调节阀一般开启1/8圈左右。若装有自控装置,应经常观察电磁阀是否失灵(顶部应微热)。如是浮球阀,上部均气阀和下部均液阀在使用时应开启。浮球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高于0.6MPa,否则浮球会压破,导致失灵。
! n! P$ P0 a4 w7 N1 y. X
2.放油时注意低压级压缩机耗油情况。也可根据金属液面计上部结霜、下部不结霜来判断油多少。放油前应严格检查同中冷器放油管相连接的其他设备放油阀(排液桶、低压桶或氨分离器等是否关闭。否则极易引起严重事故。)
2 e2 l$ B) }0 f" ~8 W- L
3.停车前,应提前停止中冷器供液。开车前,若中冷器液面低于30%时,不得起动压缩机,应先适当补充液氨。中冷器正常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4MPa,停止工作时,压力不应高于0.6MPa,否则应及时降压。液面超高时应排液。
. T5 j* g$ h) B, l( m
4.中压急剧升高或高压机出现不明原由而来霜、敲缸,应紧急停车,查找原因,解决后才能恢复工作。一般常遇情况:过冷盘管破裂,供液太多、浮球失灵、排液桶放油时,中冷器放油阀未关等等。
: w% k! k* ^1 G7 K( H
5.当冷藏和冻结间分别各自使用一台中冷器时,如其中停止一台的工作,则被停止工作的中冷器其盘管进液阀要及时关闭,不然会导致中压过高。
& {& ~& T, K. W0 a# h4 R2 |: t, ^
6.中冷器如接有降压管,冲霜降压时要防止降压过快,导致中压急剧上升;放油时,防止操作不当,集油器内油、氨液过多,使其通过降压管进入中冷器,中压急剧升高,液位升高,造成高压机来霜。
, J2 g" [- _( @
六、排液桶与充氨
1 T+ E, [% S& Z5 I1 g, `8 k
1.正常下,压力保持为0.5~0.6MPa较佳,不宜过低,否则不安全。为确保能容纳冲霜返回的氨液,冲霜前须检查桶内液面。而玻璃液面计易出假相,不能正确显示,当压力升高至0.3~0.4MPa时,液面往往很快上升。
2 H; j5 e3 j0 m$ M' {/ q1 p- N9 Y
2.压力最高不能超过1.2MPa,液面不准高于70%,不放油时压力以0.5~0.6MPa为宜。放油后,放油管内油和液氨抽回集油器后,方能关闭集油器进油阀。严禁先关集油器进油阀,后关排液桶的放油阀。
# |1 }, o$ \- t- `. S
3.不允许将排液桶内冲霜回来的低压氨液灌入氨瓶或氨槽。冲霜时,排液桶进液阀不能常开,也不能开的过大,要间歇开关,尤其到冲霜排液行将结束时更不能开启过大。排液桶上的加压、降压阀不能同时开启,注意开启度也不能太大。
( k- M n3 d/ F. ?5 [/ P" `
4.对排液桶灌氨时,应先试一下接头是否漏氨,后开启排液桶降压阀,当压力降至0.2MPa左右时,才缓慢开启氨槽出液阀;若有不正常,应立即关闭。降压加氨管,放尽余氨。如氨槽底部化霜了,加氨可视为结束。
* f% |4 {1 D. U- z
七、冷风机
3 F1 r& C! V; }7 s
1.启动轴流风机,应观察其运动方向是否正确,电流表是否正常、螺丝松动否、运行是否平稳等。
+ k# t+ M& W; s! I* O: ~9 c. B
2.根据室内空气流动和风量大小,必要时调整出风闸门,室内空气循环须均匀。
/ ~: F' W4 Y- Q3 x
3.冷风机冷却管组表面应结有薄霜。太厚会影响降温,并会阻塞风机吹风能力。风机周围挡板不能漏风。为不影响进风,货物堆放要与冷风机保持一定距离。
+ G @$ W2 m. c+ h1 G9 I
4.每隔一段时间,需要热氨融霜,也可用水冲,但冲霜要彻底,使能排出管内油污和融化表面的霜层,不要开风机以防水盘溅水。不得用棍棒敲霜,以免翅片松动。检查下水口是否有冰屑等堵塞,配水量是否适当。
3 G' s8 [* D2 k
八、油氨分离器
" F7 D4 z0 @; Z7 G) k7 H
1.进气阀门应全部打开,出气管线上不可装设阀门。液面计阀应微开或全开,因此阀有倒关装置,当玻璃破裂时,在全开状态下弹子会堵塞阀孔,防止大量油、氨外溢。
u. `# n4 R0 X* C. o5 n5 ~* J
2.如是洗涤式油氨分离器,为提高放油效果,放油前提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供液阀,但不能关闭太久。
: w3 }0 ~8 a' Z+ a/ s. ^
3.判断油量可用手摸分油器下部,存油较多,其下部温度会较低。
% }; h0 a, P: F# k! h
九、放空气器
- T! ?1 T# a3 v
1.为减少阻力,混合气体阀应全开。降压阀不宜开大,一般为半圈。
' i% f" E d- l3 U
2.微开节流阀,10min左右才可开始放空气。节流阀不一定常开,开大氨液会进入低压系统,造成压缩机来霜。
" p$ a' C2 Q/ L7 ~
3.停止工作,应提前15min以上关闭节流阀,相隔数分钟后开启回流阀,停止放空气后,应抽出该设备内余氨,不要立即关闭降压阀。
- l- I4 l( h5 U
十、集油器(放油桶)
3 j; A$ A$ Y: S) `' J; ]
1.一般在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各装一只,使用时,集油器降压阀开启1/3圈左右。当压力接近蒸发压力时可关闭。
3 X6 }) A N9 ^+ e* i0 I
2.检查并关闭不放油设备的放油阀,再开启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微开进油阀进行放油,当压力升高后再降压,再开进油阀。如此反复操作,当油管感觉发凉或结薄霜,可视为结束。
; u; A) h0 Z& E# Y" X8 \* v6 o( w
3.设备停止放油,应先关闭设备的放油阀。集油器内存油量不得超过70%。内压力应高于0MPa,以防空气进入。放油时应关闭降压阀。
1 j% k6 N6 d) U, X" y5 P
十一、冷却塔及水泵
( P/ ^: ] [0 O, m) O$ n8 X" i
冷却塔冷却水量一般为每1000kcal/h的冷凝热负荷,应配0.3~0.4m3水量。水泵水量应与塔水量相一致。泵水量小,塔布水器就不能转动,水量太大,不经济,又影响出口温度。
8 s* G; j' A* N
1.冷却塔安装要垂直、平稳、四周无遮挡物,温热空气易散发。风流向应由下向上吹,风叶不能擦壳。布水器应平稳、缓慢转动,出水要均匀,要及时检查并清理布水器上的小孔,不能堵塞,填料应辅匀。
: _) Q' [2 E" y( w/ r x" R
2.水泵如有空气就无法吸上水,应引水排放空气。运转时不能发出异声。如水表表头摆动剧烈,说明有空气存在其它问题(一般是:螺丝松动,填料破损等等)。
. {5 K! b8 f- ~5 G( l! {" n" y
3.水泵反转不吸水原因是电机柱头反接,应调换。水泵叶轮磨损不输水或减少输水量,联轴器非橡胶块另磨损,碰块响声,要及时停车调换(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多次碰到该现象)。
6 x" F' l& M6 [* V: _0 x: t
十二、盐水池
[8 J* Q' k4 q7 i |4 e+ _
1.盐水蒸发器上表面应比盐水低20cm。
* L4 @( k* B7 |; f) |5 t8 Z h
2.使用每1m3氯化钙水溶液,要用去氯化钙为275~300kg,比重为1.2~1.22(波美度为24~26.2),冻结点为-21.2~-25.7℃(按95%纯度计算)。比重最大不应超过1.4(波美度为28),其含盐量为335kg,盐水冻结点为-31.2℃。
9 ^$ \, K3 \5 w7 ^
3.每1m3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盐水)使用氯化钠为265~275kg,比重为1.17~1.75(波美度为21-21.5),冻结点为-20~-21.2℃,建议一般不用食盐水溶液做载冷剂,效果不好。当盐水浓度稍低一点,温度就降不下来,甚至造成结冰,还要经常补充食盐,加多了,其冻结点反而上升。
+ Z& P$ E9 K v: G* s$ d4 K4 t
根据以上对制冷辅助设备等装置的要点作了详细地说明,要求我们作为工作在制冷行业第一线的具体操作人员,务必认真对待。本资料谨供实际操作及管理人员参考,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 n& p7 ?2 d9 y' c! y( a5 B: N
7 n3 v, ]3 r6 k: v) D
来源:网络
" o$ ?% q9 c1 z/ w5 j
作者:
远远地天边
时间:
2009-8-18 19:48
很好,很实用
作者:
furuitongda
时间:
2009-8-23 19:39
天津市宝坻区福瑞通达畜产品加工厂,招聘打冷工3名,月工资2300,包吃住,氨冷活塞机。有意者联系张经理13821884222
作者:
长春制冷
时间:
2009-9-16 08:39
挺全的!很好
作者:
lyhrzl
时间:
2009-12-4 20:51
好好的帖子!支持!
8 l/ O1 e5 W ]3 U3 c( E
; i. }5 W% n6 F: X7 i8 ^0 j0 s, p
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帖子!
作者:
dreamer
时间:
2009-12-14 20:02
很详细!学习了
作者:
pptoo
时间:
2009-12-18 1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朝骁蕙
时间:
2010-1-6 17:53
不错,我来支持一下!
作者:
zlpjw
时间:
2010-6-22 10:36
好文章,
制冷设备
和
; f2 W0 T* F+ y2 n5 w# F1 J, P
aspera压缩机
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
lyhrzl
时间:
2010-6-22 17:59
ding
欢迎光临 中国制冷网行业论坛- (http://bbs.zhil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