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7-23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96
- 主题
- 25
- 精华
- 0
- 帖子
- 205

- 金币
- 269
- 积分
- 496
- 精华
- 0
- 主题
- 25
- 帖子
- 205
|
陈氏双效热泵循环系统--震撼世界的发明, L2 ?8 r7 E% J {1 n
陈氏双效热泵循环系统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27
- 主题
- 32
- 精华
- 0
- 帖子
- 209
 
- 金币
- 291
- 积分
- 527
- 精华
- 0
- 主题
- 32
- 帖子
- 209
|
不太可能吧?怎么不见在市场上推广啊。不过我还是希望是真的,给我们专业增加个院士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6-16
- 最后登录
- 2009-11-12
-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679
- 主题
- 32
- 精华
- 2
- 帖子
- 227
 
- 金币
- 331
- 积分
- 679
- 精华
- 2
- 主题
- 32
- 帖子
- 227
|
记得80年代顾雏军的顾氏循环,其实真是一个笑话。楼上的兄弟不要这么狭隘,我们专业?其实我们专业的范围很宽,相关的热工大家有很多,何必就记得一个JY.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3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96
- 主题
- 25
- 精华
- 0
- 帖子
- 205

- 金币
- 269
- 积分
- 496
- 精华
- 0
- 主题
- 25
- 帖子
- 205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10-22
- 在线时间
- 12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56
- 主题
- 33
- 精华
- 0
- 帖子
- 222
 
- 金币
- 306
- 积分
- 556
- 精华
- 0
- 主题
- 33
- 帖子
- 222
|
先就楼主的热泵循环系统,谈一下个人观点。/ v/ F8 l! R# |8 c$ y
楼主所言之节能可以认为就是因为使室外机翅片结霜减少以至机组用于除霜的时间减少所以可以提高制热能力。
2 n4 R& b; |! |' P问题:室外机翅片结霜是否可以减少?" a) U2 T8 Z# S6 y
& I) j: R$ M- q6 T' A
我想楼主应该认可这个前提: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翅片的结霜速度取决于翅片表面温度和进风露点温度,蒸发温度越接近露点温度,结霜量越少。
5 W, ]' @3 L v* G* C0 Q6 J1 Q1 R$ E0 b进风露点温度是否改变?当然不变,供液盘管从室外机走了一圈只是提高进风的干球温度,空气的含湿量没变,露点温度当然不变。2 B8 ?7 b* |7 E* [- m1 v
蒸发温度是否改变?这个问题是楼主的热泵循环系统能否起作用的关键所在,有必要仔细讨论。/ ?' u) ^ ~6 N5 v
粗看起来好像是因为进风温度被回液加热,温度升高,蒸发温度也可相应提高,实际并不一定如此。制冷系统回液增加进风温度的同时由于自身温度降低、焓值降低,导致其蒸发器的制冷负荷也随之增大(液体焓值的降低幅度与蒸发器的制冷负荷增加幅度是等值的)
9 n1 O0 k7 \$ {; j( U根据蒸发器的传热公式Q=K.F.△t,传热系数、面积不变,制冷负荷增加多少,传热温差就相应增加。
% H; q0 }, b4 H) c; v: r% S( c$ C△t为蒸发温度与进出风平均温度的差值,在传热温差增大的情况下,若要蒸发温度使蒸发温度升高以延缓结霜,需要进出风的平均温度更高,进风温度高一些,出风温度未知,但△t与进出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此如果不作详细数值计算乃至试验是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蒸发温度是否升高)
& `8 ]' T( ]1 F; I1 l- B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有正负因素同时作用,蒸发温度即使有所升高,升高的幅度也有限,要取得如楼主所述的神奇节能效果非常难。
4 B" W, j8 P( T$ h( L; o, F2 U" D- I) Y% R& a9 k, D) T
其实要说到提高蒸发温度,可以采取很多办法:增大蒸发器面积、采用高效换热翅片、翅片表面化学处理、提高风量、应风面与背风面的翅片排管排列不同……1 A: T# O& G5 d, [" W! N
楼主的热泵系统加了一排过冷盘管,相当于增大了蒸发器面积,是不是比常规的增大换热器面积的效果好很多?希望看到你去年冬天的真实测试数据。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99
- 主题
- 32
- 精华
- 0
- 帖子
- 200

- 金币
- 278
- 积分
- 499
- 精华
- 0
- 主题
- 32
- 帖子
- 200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0
- 最后登录
- 2010-8-24
- 在线时间
- 15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47
- 主题
- 29
- 精华
- 0
- 帖子
- 223
 
- 金币
- 297
- 积分
- 547
- 精华
- 0
- 主题
- 29
- 帖子
- 223
|
回复 7# 的帖子
. i+ a8 j; F6 S7 q6 y5 W发明是什么?就不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技术吗?
0 ~) m$ B7 ^/ G- p我已经中断15年搞空调器设计研究了,这个技术是去年帮助一个搞冷水机生产的朋友做的实物产品,你如果不服可以做实验推翻我啊?!( t, B8 _. l T8 A* J( X8 j
请教“回气过热度为0时”是怎么样得到的?我本人专门请教了非常熟悉热力膨胀阀的朋友,我过去的同事。本人专业从事空调器设计研究实验室实验1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不玩了。我做的这所谓发明并非为了发明而发明,是在工作当中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的是经过试验的。你首先要重复我的试验结果进行实验……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0
- 最后登录
- 2010-8-24
- 在线时间
- 15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47
- 主题
- 29
- 精华
- 0
- 帖子
- 223
 
- 金币
- 297
- 积分
- 547
- 精华
- 0
- 主题
- 29
- 帖子
- 223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3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96
- 主题
- 25
- 精华
- 0
- 帖子
- 205

- 金币
- 269
- 积分
- 496
- 精华
- 0
- 主题
- 25
- 帖子
- 205
|
关于你在1楼所提的技术,我只是试着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并未对你的技术做出明确的否定结论,既然你说做过试验,把数据摆出来,还有技术经济分析,如果为了节省一块钱的运行费用,还要多花好几块钱,技术本身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12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17
- 主题
- 24
- 精华
- 0
- 帖子
- 170

- 金币
- 229
- 积分
- 417
- 精华
- 0
- 主题
- 24
- 帖子
- 170
|
回气过热度与温度没有关系吗??????好了这个问题我不想费时间。膨胀阀是怎么样知道“过热度”的啊?“过热度”就一定拴在回气管上吗?我停止与你们讨论,大家找书看一看吧。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6-4
- 最后登录
- 2009-11-7
- 在线时间
- 77 小时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066
- 主题
- 76
- 精华
- 0
- 帖子
- 376
 
- 金币
- 579
- 积分
- 1066
- 精华
- 0
- 主题
- 76
- 帖子
- 376
|
回复 20# 的帖子
4 `; d& I0 X! S* B% \7 S- b, [: w我想告诉你们“过热度”感温包放在哪里就代表那里的温度,这个设置是可以人为调整的。没有人规定它一定放在回气管上……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63
- 主题
- 33
- 精华
- 0
- 帖子
- 232
 
- 金币
- 311
- 积分
- 563
- 精华
- 0
- 主题
- 33
- 帖子
- 232
|
如果感温包不放在回气管上,放到蒸发器的中间部位,其结果就是……………………即使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正常,因为蒸发器中部的过热度是0(处于饱和状态),而导致膨胀阀关小,从而导致供液量降低,一直低到蒸发器中部也有过热时为止,这样蒸发器后半部就完全在干区了。蒸发器的利用率降低一半。
; ~: t% T# x+ h3 B% c5 t如果感温包放在蒸发器的入口?……楼主,膨胀阀打不开了!!!/ q8 ~" S" N6 f( X5 f( v
……
* N3 w* x% Z: |& V楼主,你还想把感温包往哪里放?咱放排气管上行不?放在冷藏室壁面可以不?
& ^! x$ j9 n9 X+ o……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4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484
- 主题
- 25
- 精华
- 0
- 帖子
- 199

- 金币
- 264
- 积分
- 484
- 精华
- 0
- 主题
- 25
- 帖子
- 199
|
就贴中所涉及到的热气旁通技术,在我的存档资料里找到了一些相关材料,先贴上来其中一篇。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27
- 主题
- 32
- 精华
- 0
- 帖子
- 209
 
- 金币
- 291
- 积分
- 527
- 精华
- 0
- 主题
- 32
- 帖子
- 209
|
热气旁通主要有两类形式,一是热气通到膨胀阀后蒸发器前,二是热气旁通到吸气管,这与7楼帖子中末尾这张图有点类似。 a7 r7 ?7 Q% e D* x% ^
但实际上二者有本质区别:楼上资料中的排气是和一部分经过节流的液态制冷剂还有回气混合后进入压缩机,在下图上就是排气在a点节流至a',制冷剂液体在d点节流至f,然后与处于e状态的回气混合后进入压缩机;而7楼的图中,制冷剂是从冷凝器中间某个部位引出和回气混合后直接进入压缩机,在下图上表示就是可能在b点节流至b'或在c点节流至c'(当然也可能是b-c附近的某一点,在c点附近旁通很容易在造成压缩机吸气带液,造成液击),然后与e点的蒸发器回气混合后进入压缩机。
+ x' g6 C' p$ M' H/ k问题是:
8 U3 T! x- M+ Q& U5 {从冷凝器中间某个部位旁通制冷剂如何保证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符合允许的范围”,也就是如何保证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至于使其与回气混合后仍然带液(体现在下面的压焓图中就是如何保证旁通制冷剂的引出点正好位于e点上方的g点附近),从而维持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7楼图中的处理方案确实会比楼上资料中所提的排气旁通到吸气管的处理方案来的简洁,而7楼的图似乎过于简略,看不到有什么特殊的控制吸气管温度的办法以及对于变工况条件下的制冷剂旁通的调整措施……… |
|
|
|
|
|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最后登录
- 2009-9-5
- 在线时间
- 9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545
- 主题
- 31
- 精华
- 0
- 帖子
- 229
 
- 金币
- 299
- 积分
- 545
- 精华
- 0
- 主题
- 31
- 帖子
- 229
|
同意北冰洋的看法,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你若申请专利的话不怕泄露吧):" x5 h. i$ j6 m- _- x
1、节能机理的定性分析(建立动态模型恐怕需要一定时间)
. P) J; D5 y$ [# Q2、实验方法和步骤
, l6 o, ^2 u5 k" ?$ Y ?2 o2、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 v- |* ~. T9 v. G3、结果和讨论
0 Q9 @" L8 j0 C/ i5 F
* T6 n- t, c5 }( k% B$ M! I若没有的话,就没有讨论下去的价值。
9 F) J+ m0 o! v" U% C若有的话,发出来,合作写篇论文(你若申请专利的话不怕泄露吧),直接投到HVAC research或国际制冷杂志,给同行评审一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