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查看: 4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水机组回油问题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金币
14
积分
26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8 09:0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在各大专业论坛浏览有关满液冷水机组回油的问题,收获很大。! z( R! z9 D3 Z- K7 D7 D4 O
但发现有些问题大家讨论的似乎不很透彻,有些问题的解答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d4 d+ T) h3 l4 a【1、部分负荷时压缩机为什么会跑油?】
$ i9 p' {! e- ^/ S我所理解的跑油,即回到压缩机的油量少于排出压缩机的油。% X4 {) y; _8 x$ A1 b- z3 s
部分负荷时,制冷剂质量流量降低,排气压力降低、吸气压力升高。1 R# l% S. p2 z5 g. P
那么,压缩机的回油与排出的油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从而造成跑油?% o1 e2 p' \7 O* x6 Z. t. P
各位能否从油分的原理、不同的回油方式(干式、满液式蒸发器)等角度深入对此问题予以阐述?
) h6 x5 W: C, _【2、排气过热度降低为什么会影响油分效率,从而造成压缩机跑油?】
  z$ p% h! M9 ^/ t8 Y9 h一位混迹于某专业论坛的资深技术人员提出此观点,' Y4 q7 m% [; M: D
他认为,排气过热度过低时,排气中会存在油液混合物,( q$ R, g5 Z3 L# S4 Q9 b) N
而此油液混合物通过初级分离,很难被分离出来,大部分会被排至冷凝器中,造成压缩机跑油,$ j# F) g: T9 V. B5 y8 v6 [0 i
但不理解的是:油滴是液滴、油液混合物也是液滴,  F' t/ p, c& v# t9 E
不管是通过离心式还是碰撞方式,只要油滴能分离下来,油液混合物为什么不能分离下来,而要被带到冷凝器呢?# h8 y! O. r4 y2 K/ U1 W
8 ~2 ~1 X( U" o: [) _* H
【3、部分负荷、变工况时,冷凝器、满液式蒸发器的液位是否会变化?】3 t; Q0 I) k- p$ N) t+ y
之所以会有此疑问,是因为看到个别很有经验的网友对此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g. ~. O6 a2 y/ q* P  t5 E
他们认为,用液位传感器监测蒸发器的液位高度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是不合适的,主要是基于对问题3的肯定回答。
1 O8 n0 z- f5 _先说部分负荷:# ?) l/ Z1 ~& P
部分负荷在冷冻水侧的反应可能有两种:A、水量减少、进出水温度不变;B、水量不变,出水温度提高,进出水温差减少。
+ g3 |4 P" f& ]4 Q冷却水侧也可能有两种反应:A、水量减少,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不变;B、水量不变,进水温度不变,出水温度降低。
& x4 ^, b; v$ ^$ Z5 j对于上述情况,蒸发器和冷凝器都可以通过减少传热温差和降低载冷剂流量来自动适应负荷的降低,: ]! Y! k9 ~1 E) B" z% U
如果液面高度不变的话,个人感觉,不会出现吸气带液的危险。
+ e" G+ M1 m0 p7 r6 a7 s而对于制冷剂的平衡,从蒸发器侧看,通过节流装置的供液量减少,蒸发量也减少,液面高度当然可以维持不变;) P9 G6 ~& h1 E- k4 [
从冷凝器侧看,出液量将少,当然排气量也减少,液面当然也可维持不变。  U# F" b$ H+ g: B4 V- y1 s- p' U; c
再说变工况:
2 x! E. v  x% f变工况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使冷凝压力降低和使蒸发压力降低的工况。  ]0 A% A% T5 u
若冷凝压力降低,一般的说来,单位质量制冷剂所能提供的冷量会增大(蒸发器进口焓值降低,出口焓值基本不变,焓差增加),+ f# p$ c8 g. E$ z% F2 P3 j4 z
蒸发温度(压力)降低,用冷负荷不变, 若此时保证蒸发器液位不变的话,则如果冷冻水流量不变,系统可通过降低进/出水温度来自动达到新的换热平衡。2 B2 o' H( G" u
个人感觉,无论部分负荷还是变工况,若保持蒸发器和冷凝器液面高度不变,系统照样能安全运行,敬请专业人士拍砖。
" S# P# a; i; d/ T【4、满液机组回油设计之我见】# Y! L1 L) G& V
之所以抛出这个话题,是因为和一些专业人士探讨时,发现大多数人仅仅是通过观察压缩机油位是否正常来判断满液机组回油是否成功,而对于回油的效果如何,自己心里也没数。+ R% ?7 x% r& ~, y8 Z2 \  H
只要是个引射装置,不管效果好差,只要符合文秋里原理,多少都能引射回一些油,引射回油带液自然是种损失,* O4 l. ^% K0 W: Y$ y& ?
至于带液多少一般没人过问,恐怕也没能力定量计算。% D- j# I# }( _  r/ H
要是油分效果奇好,即使引射效果再差,也可能不会出现压缩机油位报警,
+ K4 W& C. w- ]( y/ O& k% g# r那么,这样就能算满液机组的成功吗?不见得,油分效果的增强是以牺牲排气压力为代价的,
' A1 w3 @1 d- d3 Q/ U( p; w有一个公司的排气二级油分的阻力竟然超过1kg/cm2,油分效果当然杠杠的,但这种设计成功吗?# D  n) i& V0 w! I+ M( A1 |
我认为一个设计完美的满液机组,首先应该是成本增加不多(相对于干蒸),
: D, Q- ^* u: Y- H* w其次是性能高,这就要求回油效率高、时间短、尽量减少带液、油分效率高、阻力小……
7 d% o6 v7 V  F% p+ T% q. z& @杭州谷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压缩机》杂志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制冷网论坛- ( 陕ICP备12001613号-8 )  

GMT+8, 2025-4-6 03:49 , Processed in 0.256585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