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26
- 最后登录
- 2006-4-3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89
- 主题
- 1
- 精华
- 0
- 帖子
- 1

- 金币
- 87
- 积分
- 89
- 精华
- 0
- 主题
- 1
- 帖子
- 1
|
以前给朋友写的
2 _/ d1 c m2 A. N 冰箱制冷系统匹配中的几点经验<BR>在冰箱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是三大核心部件,确定了这三个部件的技术参数后,再根据使用要求,调整流量和加液量,通过不断地试验、总结,最终使整个系统趋向于合理。
3 v$ s$ ~3 @/ _; `* b 对于系统匹配来说,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都是越大越好,越容易匹配成功,但现实中往往受到整机成本的制约,因此,我们应通过计算或经验值来确定参数。这三个部件的参数范围都比较宽,只要没有过多的偏差,一般都可以通过流量、加液量的调整来达到一个较理想的状态。下面我们谈谈流量与加液量的确定。
7 Z$ J0 r/ P( l- R试验方法: 冰箱制冷系统的流量一般在280L/H---350L/H之间(150升左右的冰箱或冷柜)。在试验初期,可用大步长进行试验,如取值300L/H、350L/H各制作2-3台进行试验,以判断300L/H是否偏小,350L/H是否偏大,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下一步、更小范围的试验,以此类推,最终找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数据。加液量的确定方法与流量的试验方法类似,可同步进行。* r1 _+ @, B& m7 G
数据采集:
& V9 w0 N/ ]6 p8 ], n利用电脑测试系统,准备8个探头,分别布置在8个位置:压缩机机壳、高压管、低压管、过滤器、冷冻箱蒸发温度、冷冻箱温(空间)、冷藏箱蒸发温度、冷藏箱温(空间),通过试验,采集数据并予以保存,最好能同时记录下运行功率、电流、功率因数、耗电量等数据。; B5 x* @% O: E4 f$ v
6 ^! L7 H4 ^9 B4 B试验步骤:将流量为300L/H,350L/H的冰箱进行加液,加液量的多少,可通过两种方法来共同判定。
$ W( N) ^/ i+ H- E) l' B1.在加液端接上压力表,在标准温度下(25度),加液后,压力表应显示0.3—0.4Mpa之间,低于25度,则压力表显示值小一些,高于25度,则压力表显示值大一些,以这种方式确定一个粗略的加液量。* R/ e# M( V0 A$ ?9 [! y' w% c! h
2.加液完毕后,在标准温度下(25度)静置两小时后上电,监测其稳定运行后(指运行5—10分钟后)的功率、电流是否与压缩机铭牌相符或接近,如过大则减少加液量,如过小则增加加液量。以这种方式确定一个较为准确的加液量。
* ]( C6 |! a. r3 y2 {' [在调整流量的一系列试验中应维持现确定的加液量不变,因为如变量太多,则试验数据的分析容易出错。待流量确定后,再对加液量进行微调,以满足使用要求.3 L2 ]) H/ f! b8 G: b
165W的压缩机及相应的系统,制冷量应该是足够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制冷量在冷冻箱、冷藏箱这两个箱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制冷剂先经过冷冻箱再到冷藏箱的系统中,如试验中发现冷冻箱温度偏低,则应加大流量或增加加液量,如冷冻箱温度偏高,则反之;如冷藏箱温度偏高,亦应加大流量或增加加液量,如冷藏箱温度偏低,则反之;,在制冷剂先经过冷藏箱再到冷冻箱的系统中,调整方法刚好相反;当然为冷冻箱调整时势必要影响到冷藏箱,为冷藏箱调整时势必要影响到冷冻箱,调整时要注意平衡、一切以满足使用要求为目的。应注意以上经验方法是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配置参数基本合理的情况下有效,如发现按上述调整时无法达到平衡时,则必定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这三个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较大偏差。
4 A$ R$ |6 N; j0 a经验数据:( |. Q5 ?$ x& Z0 O5 q
1.冷藏箱蒸发温度追上冷冻箱蒸发温度的时间应为60—70分钟左右,过快则认为加液量过多或流量偏大,过慢则反之$ W6 B% F* U4 [7 {$ @
2.高温(35度以上)空箱试验中,压缩机表面温度不应高于70度,否则应减少加液量、流量或增大冷凝器;2 b1 y9 x. T& t2 r3 _+ w
3.在正常运行时,压缩机的高压管与过滤器之间应有一个较大的温差,如温差过小,则应增大冷凝器或减少加液量、流量;
| I) t. z( F, r0 R* S+ @6 Y4.在试验中,可在高压端、低压端接上精确的压力表(应防止泄漏,影响试验结果),高压压力应小于1.2,如过大,则应减少加液量;低压压力不能过小,如过小则应加大流量、加液量;高低压的比值最好在6—10之间;1 a6 r( I2 I* a h# q3 Z8 V
总之,制冷匹配是在多个参数及使用要求之间求的平衡,各参数的变动都会引起另一些参数的变化,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不断的试验(试验项目要合理设置,以免走弯路)、总结,循环往复,最终得到好的结果。最后说明一点,理想的匹配值永远是无法找到的,你所找到的是符合你的使用要求或企业标准的参数,随着要求或标准的改变,又要重新开始匹配,当然,这时的匹配就要容易的多了。
$ o* a2 u A/ v; ]" W% H/ x
1 ^6 P, W" d5 K! J
9 F3 ~. P! W8 O6 ^ R 洪长兵
0 h2 [; `. f$ Q- w# m# J2004年5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