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查看: 62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空调多联机安装规范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好友

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金币
0
积分
87
精华
0
主题
85
帖子
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1 13:5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话说中央空调3分品质7分安装真不为过,中央空调因为它要和室内装修配合得当,实际上设备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要使一套家用中央空调能够正常运行,设计、安装、施工的重要性不亚于空调设备的品质。下面介绍中央空调安装流程,公布如下也方便各位同学参照监督。
: U+ M8 e8 E4 w) J9 E/ `9 |2 z  安装阶段篇:中央空调要经过3次安装
' B# x4 k( w" y$ \6 N3 l  中央空调要提前在装修准备阶段就规划好,事先确定好内机安装位置,而且需预排好所需使用的强电线,一般在水电工进场后即可安排厂家上门安装,正规的安装要
- U. q5 j5 G8 u. d5 c  第一次安装  [水电进场时联系安装]; ^6 M5 R0 G8 K' N! X. H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内机,并对内机进行包裹,避免有灰尘杂质进入;" s9 z- J& o7 B1 f
  ②安装排管:冷媒管、冷凝水管、信号线。6 M0 K9 @7 w) ~( ]% e# G
  第二次安装 [第一次安装结束24小时之后]8 h3 r+ c) w* y7 P2 _% @. ^
  ①吊装中央空调室外机;②充填冷媒,测试中央空调系统,测量风口尺寸和位置。, a3 e/ ^* m& ?
  第三次安装    [第二次安装结束后或次日]
8 O5 H: d+ x4 I. y  安装风口,最后设备运行测试。" ?# I  j- F' v  s. z; ^4 Y7 k
  安装材料篇:5种关键辅材不可疏忽大意  c3 V2 u! m' o0 r
  ①  冷媒铜管
& W- i7 G+ R* z) [  中央空调的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所以冷媒铜管的好坏至关重要。传统的R22冷媒(氟利昂)的管内压力一般为20公斤左右,而R410新冷媒,管内压力达到了36公斤。因此使用新冷媒的中央空调需要选择更为优质的冷媒铜管。, Z3 K2 E0 ~2 A9 u9 i- l: C& N0 G
  舒适100提醒:
$ Z- p/ f+ _- P& {% z0 z  用挤压工艺生产的铜管(俗称挤压管),这种管材壁厚均匀,可承受较高压力。而市场上常见的另一种铜管利用拉伸工艺生产(俗称拉伸管)很容易壁厚不均匀,这对冷媒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 Z: }9 C, E: d1 V! B
  ②    铜管保温:# [1 U7 c5 h  Q& E# d$ e
  冷媒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使用效果,铜管保温不可忽视。
3 [0 M. t) ~8 R/ e! R: s( D  ③    冷凝水管:1 Y# h2 G# \0 o7 E9 Y
  冷凝水管隐藏在吊顶中,最后会封闭起来。虽然其质量的好坏虽然不会营销空调使用效果,但是一旦其漏水,后果很严重的,必须通过拆除部分或全部吊顶乃至敲墙撬地板(砖)来进行维修。$ e& U2 E* m3 J3 Q, M
  ④    风口:2 U: e# @# S  F8 f9 D
  小部位往往被很多消费者疏忽,但这部分影响使用感受。) q# w1 t3 L" K# R
  常见风口有两种材料:一种是ABS风口,另一种是铝合金风口。
( h* z* [5 S1 H0 ?5 O  两种风口各有利弊。ABS风口,采用ABS工程材料制作,不容易结露。但该材料有一定的热胀冷缩系数,所以在使用过程有可能发出吱吱声,冬天气温低风口也可能产生轻微的拱起。长时间使用后风口会变黄,并不容易清洗。/ O+ N+ s& @  r) D# E0 e- y9 {- @3 x4 E
  铝合金风口,优点在于不易变形,也不易变色。但是由于铝合金的热传递速度非常快,所以在夏天使用过程中,容易结露。严重的会有水滴产生。% d8 X0 Q8 @; ?9 h, A
  两种风口各有其特点,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 A" r% Z4 G& z* E* l
  ⑤    信号线:
% p6 l. g) v: Z" i( C3 @5 C6 {  信号线并不贵,一般都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这块大家可以比较放心。. ?3 \! y0 E7 p, x% J9 j' D3 w
  安装规范篇:8步安装,步步规范需到位( W6 }' v: q" N2 l. M+ X7 I6 k
  光有好的材料,没有好的施工工艺,同样会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空调设备容易受损。# I. ?2 ^$ i% n( b: K% l- H& H% A
  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 E# Y- v0 t( a4 H( r" g  1、内机就位:
1 w! A8 ^6 [0 v5 Y  施工队进场第一步就是吊装内机,这里只要注意2个点就可以避免后续问题。
/ {/ x8 i5 z; N% w9 `  ① 内机离房顶距离不得小于1公分,避免机器运行时与墙顶产生共振。
9 s  p$ [; S! Y+ z5 [3 D  ② 内机必须吊装与水平位置,安装后需要用专用工具测量,机器是否水平。
6 {3 e; q" G4 m% K( L) W  2、冷媒铜管的安装:! ]* q: r: Q" p6 v9 m" r$ d
  安装完内机即可安装冷媒铜管,这是中央空调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l0 J4 `0 [) P4 G  ① 所有的焊接点应该是铜管与分歧管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不存在铜管与铜管焊接。
1 Q: }0 m; c" y  Y# z' P5 W, \  ② 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在铜管内冲入氮气(充氮焊接工艺),这使铜管内部没有空气避免了产生焊接使内壁结炭从而在正式运转时入压缩机而产生故障。
$ b- Q! j  ^8 m- h' t  ③  焊接完成后应该用高压氮气进行管内吹灰,保持铜管内清洁。2 a$ F& C% R: y
  3、充氮保压:2 B: A7 \0 g# o+ \( u( [) A4 e- |
  这是焊接完成后必须对铜管进行的压力测试,往铜管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氮气进行保压,一般压力测试时间为24小时。
/ t7 V2 o+ N4 V  需要特别说明:使用R410冷媒,需保持管内压力为40公斤,R22冷媒则需要保持管内压力为20公斤。; ^$ I6 s6 O$ i5 k
  氮气是惰性气体,膨胀系数小,几乎不存在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如果测试过程中压力表有下降,则应该检查冷媒管焊接是否有问题。7 z  R1 A! u& g
  为了保证安装施工到位,所有压力表在常规24小时保压后不做拆除,保持到外机通电测试前才拆除,(为避免其他装修施工时误损冷媒系统)能够充分保证冷媒系统的安全运行。; z/ A1 l: e2 `- ?
  4、冷凝水管的安装:
: |0 G* ^, X/ b( s, n5 I" I  冷凝水管从内机接出后至室外或地漏,至少保持>1%的坡度。质量较高的安装则是从室内机接出后,就近落地,最后会同其他冷凝水管一起接出室外或地漏。
- u7 }6 O2 b( ]) ]+ ~6 s1 s( e0 u  5、安装外机:
' s  S. k# P) h) i5 C4 ?2 F( B, H  做到外机风扇出风口必须在50公分内外机后部15公分之内无遮挡物,所有落地脚必须安装减震块,保证外机运转正常。
% `9 G9 C8 Q! z2 p  6、抽真空:# ^1 q6 n7 p% \9 v/ S1 `" g# u
  外机安装完毕后在充填冷媒前需要对冷媒管进行抽真空,把管内的空气抽出,保持管内干燥、无水分,否则空气和水会与冷媒混合产生冰晶,严重的会造成设备损坏。7 _/ U8 Z9 q- G& C+ K
  规范:冷媒管需要连接上外机后进行操作;抽真空的时间一般多联机不少于两小时,一拖一风管机不少于20分钟。' x" k/ A* {2 i6 A8 w
  7、充填冷媒:0 A& S: I+ s8 [( k% C, C
  上述工作完成后,则可以开启冷媒阀,释放出外机内自带的冷媒,开机测试并检测压力,适当进行补充,直至调试完成,达到理想工作状态后即可。
9 p1 D1 r9 H  d2 Y$ b# l  8、风口测量安装:) l0 c9 v2 |3 n- U$ p- G
  回风口:通常回风口会与检修口安装在一起,风口尺寸必须与内机回风口吻合,不能出现错位情况,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回风量;并保证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 Z0 Z+ k& Y. B  X0 b/ s  出风口:若使用ABS风口在测量风口时要留有一定的热胀冷缩空间。另各位顾客注意,出风口一定不能装在灯带附近(理由:如果出风口前有灯带,会造成空调在制 热时遮挡出风,而热空气是往上的,使得热空气滞留房间的上部,从而整个活动空间感觉热量不足,需很长时间才能有热感觉。)
; f0 [# {+ Q+ `: l% i- U4 r: \( D  嵌入式或凹入吊顶内部的出风口,需注意检查吊顶是否完成,如果吊顶部分内有裂缝,造成漏风,会造成气流短路,出来的风未到达使用区域,已经回到空调内机了,影响使用效果。如果做下送下回风/侧送侧回风方式,则需保证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的间距在1.2米。
$ k- l/ I: p6 W' D5 o" X  只要按上述要点,规范施工,通常都可以保证冷媒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好多年甚至数十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压缩机》杂志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制冷网论坛- ( 陕ICP备12001613号-8 )  

GMT+8, 2024-6-18 00:42 , Processed in 0.092281 second(s), 23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