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u$ I( m! j3 ?7 b) ~9 v 从热力学角度说,制冷系统是利用逆向循环的能量转换系统。按补偿能量的形式(或驱动方式),前面所提及的制冷方法归为两大类: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和以热能为补偿的。前者如蒸气压缩式、热电式制冷机等;后者如吸收、蒸气喷射、吸附式制冷机等。 两类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 & J$ p5 I6 z$ m o) }) [ H
图1 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 (a) 以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 (b) 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 F! P) i: M3 O G0 {
热力学关心的是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即花费一定的补偿能,可以收到多少制冷效果(制冷量)。为此,对于机械或电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制冷系数 来衡量;对于热能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热力系数 来衡量。 (1) (2)
3 \! X+ a( K+ p 9 _* F8 ?2 H! C, T& ]
式中 ----- 制冷机的制冷量; ―― ------ 冷机的输入功; ―― ----- 驱动热源向制冷机输入的热量。
9 s; g# ]0 o, |+ y9 C 国外习惯上将制冷系数和热力系数统称为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ce of Performance)。我们要研究一定条件下COP的最高值。
, k' E P' z& X( W7 B7 m( X 对于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1(a)。制冷机消耗功w实现从低温热源(被冷却对象,温度 )吸热,向高温热源(通常为环境,温度 )排热。假定两热源均为恒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排热量为 ,由低温热源的吸热量(即制冷量)为 ,制冷机为可逆循环。 # }0 g4 e9 C$ ~' C$ y: _; o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 w+ L9 P5 p3 y2 W (3) 6 \; P& H- R- r8 S5 R! [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机,一个循环的熵增等于零,即 (4)
' P: S9 d2 K' f7 H& Q 将式(3)代入式(4)得 % t7 h" I s5 H% z. Q2 ]) Q
即 (5)
! D7 x+ [- B& W' x! l7 J" A* f4 P 由定义式(1),则可逆制冷的制冷系数为 ; @9 z# V! c/ L: [8 n4 |
(6) + B' J# Q. [ v% N5 t' L4 A0 v
式(6)说明:①两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制冷机,其制冷系数只与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机使用的制冷剂性质无关。② 的值与两热源温度的接低程度有关, 与 越接近( / 越小),则 越大;反之 越小。实际制冷机制冷系数 随热源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可逆机是一致的。
9 W9 R" v0 H& ? 对于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 。制冷机从驱动热源(温度为 )吸收热量 作为补偿,完成从低温热原吸热,向高温热源排热的能量转换。我们假定驱动热源也是恒温热源,其它假定同前。那么类似地推导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 g& v' e6 i4 V( |3 L2 i, @( i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 i. [, G6 `( f
(7) ! L& [0 e& T; L$ o8 h& c7 K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循环中
" @5 r; V! s) X7 h. P9 F
/ H2 \3 ^) Y F4 v3 m9 D即
; Y- y# z) S) W$ I2 E, Y* ? (8)
; W0 O7 F, N! W- c% d% L; p 利用式(7), (8)和定义式(2)得出,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热力系数 (9)
7 @. T) W& \- I+ h 上式右边的第一个因子就是上面导出的在 , 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机械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而第二个因子 则是在 , 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热发动机的热效率。故它相当于用一个可逆热机,将驱动热源的热量 转换成机械功 , = 再由 去驱动一个可逆机械制冷机。见图2。这说明 与 在数量上不具备可比性,因为补偿能 与 的品位不同。
0 ]: @8 U7 y( V1 a/ r$ v% y$ W* _ 图2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等价关系图
/ m, j: f% T& [7 K! [* X( m 式(9)同样说明,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或热力系数)也只与热源的温度 , 和 有关,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越高(驱动热源的品位越高)、 与 越接近,则 越大;反之, 越小。 0 `! ~$ B3 p8 B" f" ^/ j0 w" x
式(6)和式(9)给出一定热源条件下制冷机性能系数的最高值 , 。故它们是价实际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基准值。实际制冷机循环中的不可逆损失总是存在的,其性能系数COP恒小于相同热源条件下可逆机的性能系数COPc。用制冷循环效率 评价实际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程度(与可逆循环的接近程度), 又叫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定义 (10) 或 (机械能或电能驱动的制冷机) (11a)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11b) 恒有 (12) ( ^' t6 i4 P( i& t5 c6 j: X8 o
越大,说明循环越好,热力学的不可逆损失越小;反之, 越小,则说明循环中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越大。 " l+ l* s7 Z& S' h' ?# f0 X" {7 k& Z
性能系数COP和热力完善度 都是反映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但二者的含义不同,COP反映制冷循环中收益能与补偿能在数量上的比值。不涉及二者的能量品位。COP的数值可能大于1、小于1或等于1。COP的大小,对于实际制冷机来说,与工作温度、制冷剂性质和制冷机各组成部件的效率有关;对于理想(可逆)制冷机来说,只与热源温度有关。所以用COP值的大小来比较两台实际制冷机的循环经济性时,必须是同类制冷机,并以相同热源条件为前提才具有可比性。而 则反映制冷机循环臻于热力学完善(可逆循环)的程度。用 作评价指标,使任意两台制冷机在循环的热力学经济性方面具有可比性,无论它们是否同类机,也无论它们的热源条件相同或是不同。 |